首页 快讯 > 综合 > 正文

陆地碳汇估算精度瓶颈如何破?专家建议增设高标准二氧化碳观测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通过优化大气二氧化碳(CO_2)观测站点选址,该所汪宜龙副研究员和田向军研究员联合多名合作者开展的研究认为,在我国建立60个大气CO_2观测站点很有必要。在同化观测数据时,利用大气反演的方法估算我国陆地碳汇量的准确性将达到欧美先进水平。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通报》。

汪宜龙介绍,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厘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大小和时空分布,对于了解碳汇现状和预估未来碳汇潜力至关重要,也为中国制定减排增汇政策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大气反演法是一种测量碳汇的方法,是基于大气CO_2浓度观测数据与大气传输模型,结合人为源CO_2排放清单,评估陆地碳汇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高标准的地面CO_2观测站点较稀疏,是大气反演估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瓶颈。如何扩展、优化现有观测网络,通过科学经济方法选址,新增大气CO_2观测站点,提高中国陆地碳汇的估算精度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采用最优化思路,在现有站点基础上找到最优的新增站点位置,通过反复迭代,最终选取52个新增站点,连同现有8个站点构成中国大气CO_2浓度地面站点观测网络。

研究表明,在现有站点基础上,亟须在植被生长季生产力较高的东南、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增设CO_2观测站点。若在我国建设30个观测站点,可将碳汇估算的不确定性从10亿吨碳每年降低至3亿吨碳每年;建设60个观测站点,可将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至2亿吨碳每年。(刘垠 陆成宽)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