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综合 > 正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医师节庆祝活动 行医纪录片《医者厚道》预告片发布




(资料图片)

8月18日,“勇担使命 厚道行医”——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活动暨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系列行医纪录片《医者厚道》交流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竞进,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等与优秀医生代表共同观看《医者厚道》的预告片,并围绕医者初心使命、医者厚道品格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2021年,北京大学启动了“北大白衣天使行医纪录计划”,并推出了第一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希望通过影像记录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生、了解医学、了解医疗行业,增进医患和谐,传承北大医学人的厚道品格。该片上线后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关注,也同时收获了网友大量感人的留言。去年,“北大白衣天使行医纪录计划”启动了第二部作品——五集系列纪录片《医者厚道》的拍摄与制作。这部每集时长40分钟的五集系列纪录片将在今年十月正式推出。



杨慧霞


活动现场,纪录片《医者厚道》的五位主人公之一、北大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慧霞分享了自己参与拍摄及观看预告片的体会。她说:“作为一名医生,我要感谢我的职业,它让我懂得奉献的价值和乐趣,让我知道怎样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预告片将我带回到我和我的团队那些与疑难危重症战斗的那些日日夜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更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




俞光岩


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俞光岩说,参与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医生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患者把最宝贵的健康和生命交给了我们,是对我们最高的信任。医生是一个最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职业,尽管工作繁忙,常没有节假日,却能够挽救生命,解除痛苦,工作苦中有乐。医生是需要在专业技术上不断钻研、持续创新的职业,还有很多疑难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朱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朱军回忆起自己与患者、与家属并肩与淋巴瘤战斗的许多温暖瞬间。他说:“是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医生能够勇毅前行。”




黄晓军


谈及自己参与纪录片拍摄的经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黄晓军说:“要成为好的医者,首先要成为好的人,厚道的人。医生要有良知,要能够坚持底线,倾听自我的声音。”在他看来,在技术主义盛行的今天,好医生应该坚持理想、保持纯真,用责任担当、用人文精神去诠释新时代的“医者厚道”。



刘靖


纪录片的主人公之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刘靖说:“医生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神圣无比的职业。北医的前辈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要坚守在患者身边,用精湛的医术和高质量的陪伴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新回到家庭和工作中,有更加快乐的、幸福的、有希望的未来。”




凌云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凌云鹏曾参与北大第一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的拍摄,他在活动现场讲述了自己几年前救治的一个患者的故事。这名50多岁的心衰患者坐着轮椅、喘着粗气来到他的诊室,希望可以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有严重的冠心病和糖尿病,凌云鹏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他的请求。虽然患者的手术成功完成,可术后的心脏功能一直没能恢复,多脏器功能衰竭,两周后去世。这让他反思是不是为患者选择系统的抗心衰治疗更好。他说:“医学有局限性,医生不可能治好每一位患者,但却应该从每一个病例中不断自省,尽最大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医疗结局。”



乔杰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在活动现场向广大医务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大家对生命和健康的守护与付出。她说,纪录片里讲述的北医附属医院六位医生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无数个感人故事的缩影,平凡而伟大。“即使我这个从医三十年的老医生,也被深深的感动着。”它真实地纪录了医生的工作状态,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医务工作最真实的一面。 


她希望这一系列纪录片的推出能够更好地让社会大众看到医者和患者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真情实感,彰显医学人文情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韩启德


韩启德院士指出,北医人要不断思考如何做好医生,如何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如何推动医学创新,为患者解决病痛,让医学更有温度。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应该勇敢担当的使命。


文:本刊记者 张昊华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4号


标签:

精彩推送